北管戲《破五關》- 軍陣攻敗、威震猶存 董建凱/語四甲/110102147
演出時間:2015/10/24星期六 演出場地:北藝大-展演藝術中心-舞蹈廳
北管樂與戲的獨立和交融,藉由樂隊裡樂師獨立的演出,更能看到北管樂隊的組合與表演形式;下半場緊接著北管戲演出,因前場純屬音樂演奏的感受下,下半場更能體會唱辭身段上,與幕後樂隊的音樂如何對話和交流。
表演分二段落進行,第一段由北管樂隊演出為主,以樂師為中心的表演形式。讓觀眾重新關注於北管戲幕後的總體樂隊表演。第二段則以北管戲為主,演繹出《秦瓊破五關》的廝殺對戰,突破以往僅強調口白、唱辭的北管戲,分別在身段動作上盡情舞動,給予演員展現做工的表演空間。
北管樂為主的演出,將樂師排坐於舞台中央。由嗩吶領奏出軍陣戲開場的威儀,也為下一段武打情節作為預告。旋律藉由,絲竹樂器加入,節奏表現出
緊促感並呈現情節弔詭的多變性。
以樂師為主的表演,在舞台上就算缺少演員扮妝的神采,但,也透過音樂表演亦不失舞台效果。在呈現北管牌曲:《倒旗》上,藉由音樂的起伏高昂,讓其中一段牌子曲目〈刮地風〉的緊張情緒更為突出驚異之感。
北管樂在絲竹器樂組合上。「樂曲旋律」大部分以「二胡」為主要表現,而嗩吶則擔任樂曲轉換上輔助。藉由,轉調音吹出下一段樂曲的調性,同時也是情結變換的關鍵。尤其在打鬥上,更能襯托演員的做工,利用節奏扣緊所有武打動作,一個定點一個揮拿。場上無形的節奏感也和秦瓊的生死緊緊相連。
亂彈戲《秦瓊破五關》,主要角色以「秦瓊」被派攻打五度關口時,在首戰「臨潼關」遇到守關元帥「尚司徒」時,從相互爭鬥的對戰,到被受設計而遭騙取馬的兩度爭討下。
演員把主力放在「武打片段」的展現。從做工的精準度與力道看來,還有點學院新鮮的氣息,但在二度挫敗中其角色神態,卻深刻寫實的表現出來。
近距離觀看下,演員表情的焦慮和頹喪,都能使觀眾深陷在其中。
回關討救兵的路途中,飾演秦瓊的演員,在四大段辛苦的功夫展現後。滿臉汗水的反應出油彩面容的真摯情意,並帶著遇關而敗的思慮下,遁辭步伐,但篤定的往右側舞台行進,那時角色急迫的心志,全然映照在每一步的跨抬上,在與秦瓊一同破五關的樂隊演奏中,無論是二胡或嗩吶都動情以往的謝幕長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