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京劇選讀課程天問觀賞心得

110202150 語三甲 李盈)

 

一、觀後心得

 

    天問2015年台灣豫劇團的年度大戲,也是此次課程作業中,我選擇現場觀賞的京劇。天問,原出自於屈原之作品,經過台灣豫劇團改編莎士比亞名劇《李爾王》後產出,而「天問」二字,也代表著濃厚的「問天」,全劇更以「無語問蒼天」一詞貫穿,更顯戲劇張力。

 

    第一次認識台灣豫劇團,是課堂上經由老師安排的演講而接觸的,聽著朱海珊老師介紹台灣豫劇團的歷史與京劇的行當、角色的練習、情緒的揣摩…等,我深深體會到何謂「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更何況是一齣將近三小時的豫莎劇。演員們將青春、時間、心力、體力,全都付諸於練習,只為了呈現出最好的表演,使京劇藝術永久傳承下去。11月29日這天,我興奮地來到國家戲劇院,準備好好觀賞這一齣盛大的豫莎劇——《天問》。

 

    在莎劇原著中,李爾王是位不受控制、情緒起伏非常大的人,他因聽了諂媚之言,而迫害了誠實之人,親手毀了自己的江山。而在《天問》中,邠赫拉女王的大量道白與唱辭都包含了雙層含義,她的情緒起伏與李爾王相似,總是陰晴不定,上句和顏悅色、下句便能翻臉無情 。我非常喜歡王海玲老師詮釋的女李爾,當男性轉換為女性時,一國之王的身份難以用柔美的身段詮釋,故在《天問》中,邠赫拉收起了男李爾的威嚴與霸氣,反倒是在對女兒們的親情承諾上,細細琢磨,用情至深,不僅強調了女子的強大母性,也成功的將母親對女兒的殷殷期盼與王者形象相互融合,演出了相似、卻又截然不同的「李爾女王」。除了情感的詮釋,我特別喜歡邠赫拉女王與侍衛玩樂的那一幕。那時的邠赫拉女王其實已退位,但為了顯現出她「終日揮霍賽神仙」的神采,特別安排了敲擊太鼓與甩旗的橋段,並以帥旦形象展現女王不受禮教拘束的野性本質,這樣融情感與武技於一身的王者,並非一般演員能勝任,種種台上演員細微入裡的唱唸作打,都使我更深的明白傳統戲曲之美,進而體悟到李爾王遭逢種種無情打擊,幡然醒悟之後的人性至理。

 

    除了霸氣女王邠赫拉外,我也很喜歡朱海珊老師演繹的重臣端木格。端木格是一位思想傳統的父親,也是軒轅國的重臣,注重禮節的他,將自己的寄託與期望都放在長子端木加身上,對於私生子端木蒙則是無期許與偏愛;因為他的鼓手成見與他人的流言蜚語,致使私生子心生不平,史記謀害自己的兄長與父親,導致兄長裝成風頭陀逃命,父親也被挖去雙眼。

 

    在看這一幕的時候,其實我心裡很糾結,因為《天問》中挖掉雙眼那段主要是在凸顯二公主夫婦的殘忍性格與非人道手段,同時投射出端木萌為了利益不惜出賣父親與兄長的事實真相。但我在想,這一幕的演繹,身為父親與重臣雙重角色的端木格,究竟是被親生兒子的背叛傷得多,還是身體受到極端撕裂的痛較多?一個是心靈、一個是身體,到底哪個情緒才會使端木格真正的絕望?朱海珊老師曾在介紹《天問》的書籍中說:「此段若採用大量的身段演繹,則會使端木格悲痛的形象流於浮誇,使此幕欲表現的主題產生疏離。若是輕描淡寫地走過這一幕,端木格在身心靈所遭受到的虐待與刺激,便無法藉由舞台上的表演,將能量傳達至觀眾心中。我試圖揣摩當時端木格的心境,或站或坐,慘叫或忍耐,發現即使是背影,我在舞台上的一舉一動,都瞬即影響觀眾觀感,所以我必須謹慎拿捏。」由此段敘述可見,朱海珊老師在演繹此刻的心境時,可說是與內心拉扯了許久,肉體的疼痛在怎麼樣也大不過新的破碎,而外表可以嘶吼可以滾動,但內心掀起的波瀾壯闊,絕對不是一般的動作可以傳達的。

 

    我想,從一般人的眼光來看,可能會認為端木格不是一位好的父親,他的偏坦,不僅扭曲了私生子的人格,更間接影響到兩位兒子間的關係。但他何嘗不是完全的信任兩位兒子呢?他對他們的寄望或許有差別,但是相信與疼愛,卻是一樣的,也是如此,他才會被端木蒙所欺騙。一味地相信次子,使它蒙蔽雙眼,最後這雙眼也被挖除了,這樣的痛,也許是端木格自己也始料未及的吧!

 

    最後我想談談大公主都緒,在此篇心得中,我並沒有將所有角色分析完整,而是針對我最喜歡的三位角色來做自己的一番見解。其實大公主是三個女兒當中最像女王邠赫拉的女子,他的個性好強、外自形象霸氣狂傲、佔有慾強盛,與二公主起初的內斂形象截然不同。大公主面對母親長期給予的親情負擔及壓力,早已有了想超越母親的想法,但基於現實與展現治國齊家的抱負,她漸漸以消滅母親侍衛的方式,企圖扭轉她箝制的力量,也同時保有自己在權力與物質上的富足。其實大公主是現代人的縮影,在原著《李爾王》當中,莎士比亞就曾在筆下批判過人們醜陋的私慾,如今在《天問》當中,更以大公主強烈的佔有慾及好勝不服輸的脾氣,灌注在唱詞唸白中,輔以身段動作的運用,塑造自私貪婪好權者的鮮明形象。大公主的自私與慾望,好比現代人為求得成功的不擇手段,他們可以站在別人屍體上往上爬,在最頂端看著那些被踐踏的殘軀,氣定神閒的揚起嘴角;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鬼魅,也不是病痛,而是貪婪的人心。這點在《天問》中被塑造得非常鮮明,甚至後來二公主的反叛,也是利慾驅使。「貪心不足蛇吞象」在利慾蒙蔽一個人時,往往結果是用生命也難以償還的,就像《天問》的最後,大公主死了、二公主死了,也不過是剛剛好的,現世報。

 

二、觀後留影

 

       pic1.png  

   像個遊客一樣興奮地與台灣豫劇團年度大戲看板合照。

 12325124_1012621972134397_893175240_n.jpg  12358330_1012621958801065_508246702_n.jpg  

 12367056_1012621948801066_1285142581_n.jpg  京劇2.jpg  

▲  與女王以及三公主合影。(大公主的眼神超犀利,快嚇死我了!小公主真的超級漂亮的,女王笑起來很勾錐,霸氣殘存0%)

    12380469_1012622122134382_1957955419_n.jpg  

▲  女王出場謝幕,我覺得有光照耀耶!(跪地

    12355188_1012622082134386_590251302_n.jpg

   看到這幕我內心真的超級激動的,真的真的是好戲啊~~~~

 

三、後記

    那天去看劇的時候,有兩個也是蠻年輕但看似已出社會的男女,他們看到我們一夥人進場時,默默講了一句悄悄話(但其實講超大聲),他們說:「這群人看起來就是學生,怎麼會跑來這種地方看戲啊,一定是為了應付學校的課吧呵呵,搞不好看半場就走了。」我聽到這句話超怒的耶!嘖嘖大學生不能來看好戲啊奇怪耶~總之最後我們很滿足也很享受的看完了全場,甚至有點意猶未盡,後來大家還買了書及劇本,與演員們合影及簽名,準備離去時又遇到那對白目男女,我心裡暗自開心,有種證明了:我們才不是為了應付功課,是真的很重視也享受這場表演的心態,開心的離開戲劇院!也滿足的為今天的豫劇之旅畫下了美好的句點。(但還是謝謝老師有出這份心得作業呀~讓我開了眼界了嘿嘿!《天問》好好看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lkanddrama 的頭像
    Folkanddrama

    Folkanddrama的部落格

    食食好朋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