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劇大抵維持莎翁原著的雙線結構,除主線邠赫拉(即李爾)母女外,也保留端木格(即格洛斯特)父子情節線。〈風暴〉、〈剜目〉二場,分別是主、副線主角行經人生幽谷的橋段,遭遇打擊後各自成長。與《李爾王》的差異是,格洛斯特是決心棄決這個世界,擺脫極大的痛苦,到跳崖尋死;端木格卻不然,儘管雙眸血漬斑斑,還是勉強撐持,要求瘋陀帶他去邊關,討伐叛逆秉公斷!果然倫理是中國傳統文化不能承受的重,因此,邠赫拉最後也有椎心泣血的《天問》:「問蒼天骨肉相殘何時已?問蒼天五倫莫非風雅體?問蒼天人間公義何處覓?問蒼天因緣了斷生與死?……」。

     此齣戲劇由莎翁的現代元素戲劇,增添豫劇的唱詞及身段,副導演說道:「語彙的轉換是最難的,加上劇情背景是在少數遊牧民族與架空朝代,少了戲曲舞台慣用的服裝配飾,在身段展現上,也是本劇最需琢磨與調整之處。」在服裝設計上由薩滿入題,演員身上的氏族圖騰及獸皮獸毛獸骨等配飾符號,明喻著為求生存而殺戮的意義,而這層生存的欲望藉著服裝上的獸斑、鳥羽,可知是透過屠害手段才披得的華麗與虛榮。燈光設計方面,變化豐富,驚艷全場,尤其〈風暴〉那一場,利用燈光營造出的冷峻、晦暗,舞台上雖然只有邠赫拉在行走,但是覺得自己似乎也跟著她在風暴中行走一樣,那種孤寂、害怕,透過燈光的轉換及音效,可以深刻感受到《天問》真的是一場命運性的災難。

                                                                     12376553_860207577411072_8766726880064825484_n.jpg

     此劇共分九場,從第五場「風暴」到第九場「尾聲」,劇情愈來愈悲涼,原本生活豪華亮麗的軒轅國,因為家人間的不信任、猜忌、陷害、自私,因而影響的不只家人,甚至全國都為此事節哀,端木蒙中箭前說了一句話:「枉費心機,到頭來不過…一場空。」這句話說明了處處陷害自己家人的都緒、都紹及端木蒙的一生,終是一場空。孩子間的勾心鬥角,傷害彼此外也傷害了養育他們的長輩,最痛心的莫過於邠赫拉及端木格了。

    難道只有表面上的你爭我奪互相陷害而已嗎?痛心的背後,必有原因。當邠赫拉與都緒、都紹溝通時,是否回應恰當呢?從對話中可以看見邠赫拉的回話是造成悲劇的關鍵因素。當都緒表示不願招待邠赫拉時,邠赫拉的回應竟是:「你這賤人!……。」 都緒聽完後,驚訝看著自己的母親,不懂這麼難聽的話,母親怎麼說得出口,緊接著邠赫拉才又唱了一段:「想念年幼女在襁褓夜夜驚夢,忙撫慰暗落淚坐聽雞鳴……。」她希望都緒能體會母親的心裡,能明白應該要孝順母親,然而一開頭的責備用詞不當,造成都緒從原本一點點的不願意,變成了心門緊閉,只是冷漠地回了一句:「這些陳穀子、爛芝麻,妳提它做甚麼?」邠赫拉聽完後,也是驚訝自己女兒怎麼說得出這種話,但是她下一步做的決定是,告訴都緒說:「沒關係!我還有妳妹妹都紹可以找!」誰知都紹也不願意接待她,這樣的景況,其實劇中的優丹,先前早已暗示邠赫拉了:「酸蘋果就是酸蘋果。除非基因改造,要不怎麼也甜不了。」然而邠赫拉,不知是真沒聽懂,還是故意裝沒事,她並不把這句諫言放在心裡。我想,她身為一國國君,我行我素慣了,生活上的優渥,讓她沒有憂患意識,且傲視群雄的態度,使她不認為自己即將面臨大災難。氣憤至極的她,不是先讓自己冷靜或者與女兒好好溝通,卻是選擇說了一段詛咒她們的話:「下十八層地獄、上刀山、下油鍋、挖眼拔舌、剖腹洗腸、全身長滿爛疥瘡!」

     然而,一開始她在分配疆域時所採用的方法不當,到最後女兒的不孝順,才以尖酸刻薄的用詞責罵她們,事情難道能扭轉嗎?雖然小女兒後來出面想要解救邠赫拉,但是傷害已經造成,之後的彌補能挽回多少呢? 

     另外一條劇情副線端木格的家庭,為甚麼也是悲劇收場?因為端木蒙心裡的不平衡,致使他心生不好的念頭,做出錯誤的決定,欺騙自己的父親,計陷自己的兄長,最後死前才悔悟,總總的一切是一場空。雖然劇中端木蒙在端木格前並不像都緒和都紹一樣,欺辱自己的長輩,但是待父親離開後,他喃喃自語說道:「憑甚麼說我是雜種、是踐貨?我相貌堂堂,一表人才,長得也挺像父親,為何要烙上雜種之名?私生子又怎麼樣?哼─」這段話讓我非常震驚,因為他的行為不就是結合了現今許多人的樣貌嗎?為了金錢而卑躬屈膝,為了名利而不擇手段,為了權勢而笑裡藏刀,這些就是端木蒙的醜態。有些人能及早頓悟,有些人卻遇風暴仍無法醒悟。但是端木蒙的父親其實是非常寵愛他的,為何端木蒙還要設計陷害哥哥,以及聯合外人欺辱自己的父親呢?從另一段端木蒙的心裡話,可以知道他的父親與邠赫拉一樣,說出讓端木蒙覺得愚蠢的話,因此他內心瞧不起父親,暗地裡罵父親說:「蠢老頭!世人遭遇不幸,明明是自作自受,卻要歸咎於天象。甚麼天人感應?啐!真是推卸責任!」端木蒙根本不把父親放在眼裡,覺得父親太迷信,且也不願哥哥活著,因為他想得到所有的一切,認為自己最適合得到父親所有的東西,而父親的死活,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父親若是活著,諂媚他一兩句混過去就行了。他的內心世界,那矯揉造作的樣貌,我認為演員詮釋地非常好,台詞不多的他,只能透過眼神及肢體動作表達內心狀態,是非常難做到的,所以我覺得這齣戲端木蒙的角色最具有立體性,其他角色皆是一目了然,內心與外表是一致的,只有端木蒙可以說是最陰險的、最猜不透的,最不可信任的「好人」,他的「好」著實令人感到雞皮疙瘩。

     劇末,優丹唱了一段尾聲:「一念之差鐘鼎毀,蒼天戲弄不勝悲。萬物有靈傷其類,特來問取酒一杯。落花無言隨流水,多少青史盡成灰。諸君觀戲有體會,散場繼續說是非。」顯然最後兩句話,是對著觀眾說的,此劇就在此畫下句點,留下座位上的我們,反覆思索這部戲帶給我們的意旨─ 親情與家國、私欲與公義、人倫與天命及人性本質與存在的意義。

 

     究竟真情假意是是非非,最後得到甚麼? 空,一場空……

                                                                              1604880_860207530744410_7094437836883853191_n.jpg   2015/11/29 於國家戲劇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lkanddrama 的頭像
    Folkanddrama

    Folkanddrama的部落格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