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燠熱又春雨綿綿的星期五下課後大家趕著回家準備過母親節我和同學三人則是趕著通車從淡水迢迢趕到位於小巨蛋附近的城市舞台準備欣賞我們人生中第一場戲曲走過顯現歷史的台灣電視台走過商業氣息濃厚的證券大樓走過松山運動中心當每個地方都因日落而漸漸歇息城市舞台這時才要在台北登台表演。像是要赴晚上的宴會般,我們走下燈火通明的廣場樓梯,抵達舞台的大廳,走上二樓第一排坐定,開始今晚的盛宴。

 

  我們選定的是湖南崑劇團與台灣崑劇團所聯合主辦的《臺湘爭風》中由湘崑所演出的《荊釵記》。《荊釵記》是四大南戲之一,故事描寫錢玉蓮與王十朋的愛情故事。一共十齣:《受釵》、《餞別》、《參相》、《改書》、《拆書》、《雕窗》、《投江》、《見娘》、《拒婚》、《雙祭》。將原本四十八齣的戲改成十齣,擷其精華,又能把故事交代清楚,彰顯出湘崑將劇本刪節,要求故事緊湊的特性。第一場《受釵》直接就帶入了此劇的中心荊釵,錢員外的女兒錢玉蓮同時有兩個人求親,一個是沒錢卻才學俱佳的王十朋,一個是有錢有勢卻粗鄙的孫汝權。王十朋的聘禮是荊釵,孫汝權的聘禮是金銀珠寶。錢玉蓮此時就娉娉嫋嫋走出場,只見一襲白衣,溫婉如柳條的身段,嬌怯怯、青嫩嫩的,很符合劇中的人物的形象。錢玉蓮選擇了荊釵後,立即與俊俏少年郎王十朋成婚,隔天王十朋變赴京趕考,在《餞別》中,王十朋與錢玉蓮表現出剛熱戀眼中只有彼此,又因分離而掛念萬分的情感表現得非常好。《參相》中,王十朋高中狀元後,拒娶丞相女,而被分派邊疆,此齣中丞相畫了一張大白臉,表現出奸惡的性格,其聲如洪鐘,大笑起來頗有壞人得逞的架勢。《改書》就是反派角色孫汝權的獨腳戲,偷把王十朋的家書,改為給錢玉蓮的休書。當看到孫汝權一出場時,我立刻聯想到梁山伯與祝英台中的馬文才,同樣是跋扈無才的富家子弟,想強取人妻,都有一種奸惡的喜感。《雕窗》是我最喜歡的一齣,此齣描寫錢玉蓮被繼母逼迫其要改嫁孫汝權,破窗逃家。錢玉蓮因被迫要改嫁一度想尋死,卻又掛念著心中的愛人王十朋,又想自己正值年華正茂,不願就此死去,心中有愛有期待促使他破窗逃家。這裡的錢玉蓮是人性的、勇敢的、可敬的,她擁有一般大小姐沒有的勇氣,努力追尋她所想要的,這時的錢玉蓮在台上的光芒四射,雖然最後被逼的投江,仍然讓人為其勇氣給予掌聲。玉蓮沒死被福建安府收為義女,得到錯誤消息誤認王十朋已亡。最後劇末高潮就是王十朋與錢玉蓮相認的戲碼,看得過程著實令人心癢癢,明明近在咫尺,卻遲遲沒能相認。最後當然是皆大歡喜,有情人終成眷屬。結尾以亡十朋提親時送予錢玉蓮的一首詩:

 

荊釵樸實自無華

珠佩鳴鑾莫漫誇

彩筆一朝驚四座

青泥不染玉蓮花

貫穿全劇,為戲下最好的註解。

    我們看得是青春版的《荊釵記》意思是指此劇的演員都是年輕人,不超過三十歲,第一次登台表演。在演出時的確現其情感部份給人不那麼濃烈、感覺得出青澀。準確但不勾人,但也是清新而不匠氣。我認為很符合劇中人物的感覺。在謝幕時看到他們有些侷促的樣子,好像我們掌聲多一分,他們的胸膛就能多抬起一分般。讓人感覺到一種赤誠的表現。在舞台上採取使用簡單而雅緻的佈景,利落、機動性高,舞台設計十分搭配情景,表現現代革新感。在音樂上我住一到在傳統國樂中加了一個低沉沉穩的聲音,那就是大提琴的聲音,柔和了國樂中較尖銳的部分,也為音樂中多了種醞釀的存在。

  當我去看一齣戲劇,除了看劇,我也看人。坐在二樓第一排正中央的我們從上面可以掃視整個舞台,坐在一樓的大部分都是老先生、老奶奶,看到高潮時,他們會忍不住爆出一聲 "好" ,激動的鼓掌,唱到哀婉時,他們的腳會隨者音樂打起拍子,對他們來說看國劇是他們正統的娛樂,他們很融入劇中,看到他們會有種回到舊時代的氛圍,欣賞事物的角度變緩慢,能夠更細細體會詞中蘊含中華文明三千年的累積。說實在,荊釵記的故事並不能稱得上什麼曠世名作,真的會令人稱頌的名言佳句並不多,在故事中你會看到許多中國故事影子,像是錢玉蓮落水後被大官救起,收為義女,讓我想到另一個故事中的金玉奴、因科舉考試的分離、激似馬文才的孫汝權。並不能說真的是高潮迭起、峰迴路轉,故事的內容很通俗。但它也有它雅俗共賞的魅力,不蕩氣迴腸、不令人驚艷,但卻是大家都愛看且很能接受的皆大歡喜的一齣劇。加上由年輕演員演出,給人的感覺就像我們走出劇院聞到雨後的空氣一般,沒什麼濃郁的氣息,青澀澀的,卻洋溢著清新的感覺。舒服的清粥小菜更對我們初識戲曲的脾胃,我們度過了一個不沉重卻載著滿滿回憶的夜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anna834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