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          

在母親節那我去看《望子崖》。 8-1號,剛剛好我坐在舞臺的正中間,一開始,旁邊的螢幕就跑出了歌詞,讓我比較容易理解故事,也比較聽的懂它的調在唱什麼,再來它善用燈光、器具利用樓梯當成崖,用一段傳說,開啟了這個故事。故事大意為一個父母雙亡跟哥哥相依為命的女子(心蘭)與富家少爺(逢春)相戀,奈何因為出身寒微,即使已懷有身孕,依然被喜歡逢春的表妹(美花)百般刁難,剩至他父親為了商業利益,設計讓他表妹嫁入當大房,婚後心蘭產子半年表妹百般為難她,令縫春舊疾復發怒氣攻心而死,在縫春死後,美花欺負心蘭母子更是變本加利,兒子(明鴻)受不了如此少年奴才的身分而求去而台灣發展,希望可以成功歸來在來孝順心蘭,從此,心蘭日日上望子崖,望兒歸來 ......而明鴻再台灣後來發展的不錯但由於對母親不願離開是非之地跟自己來台灣一直有所怨對,所以一直不願回去看心蘭,經由妻子的勸說,最後明鴻帶著妻小歸來,心蘭滿足的看完他最後一眼就過逝了…… (這邊名鴻的嚎啕大哭吶喊來表現內心情感) 裡面運用了很多節奏的快慢去詮釋心情的差異,中間不時會穿插一些現代的歌曲,像是落雨聲古代現代交錯,讓人更能體會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感懷。看完這部片,我哭的不能自己,我自己也是出外遊子,從小父母管的很嚴,交朋友也限制的多,讓我對外面的世界,有著無限的嚮往,而外面的世界,真的是比較自由,比較七彩且絢麗,常常我會流連忘返,每次回家時間總一拖在拖,覺得煩,覺得父母永遠都在,剩至在外住了四年,我依然不想回家,可我真的沒想過,有一天我想回家他們卻不在的情形...... 。回憶小時,他們是一步一步,細心的努力的把我養大,但我卻不思反哺,而只想著自由跟自己……團長說演這個戲劇,現代古代的交錯是為了更能貼近年輕世代,而這個戲劇的本意,就是教化人心,我想這就是了,戲曲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讓我們年輕這代了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雖然我不是完全很認同他的善報的觀點,但我想這教化的功能是真的有發揮在我身上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陳宛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