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四大傳南戲之一,與荊釵記、拜月亭和殺狗記同名。

<磨坊產子>這個戲劇中,李三娘無依無靠自力產子的淒苦坎坷在戲劇一開始便呈現,例如 :怎麼我的身子,倒在黑暗之處,難道是陰司了.待我掙起來看.吖喲.(唱):【江兒水】我坐起嬌無力,難柰痛怎當.這段,和 :難禁痛傷.滿眼前金光燦颺.喉中燥似火相殃,腹中疼如刺鑽傷.呼天不響.到此際都成虛况.命薄遭磨障,意徬徨.都因此夜要收場. 可從這幾句看出三娘的淒苦。

 

後來產子的情節雖然帶著滿偏向神仙降臨的形容方法,但也是因為鏟子的徵兆如此的明顯,才讓丑角與老旦發現。例如 :【前腔換頭】忽見空中紅光遙降.更聽韶音聲悠揚.似月台仰視其祥.似月台仰視其祥.尋踪跡繞過迴廊.(丑)啟老夫人,聽囉裡吹打響,還有一道紅光,個是啥意思.(老旦)便是.我在月臺上稱乘涼,只見紅光一道,落在我家,不知這裡是什麼所在.(丑)太太,幾裡是柴房間哉.(老旦)益發奇了,這道紅光,落在柴房裡,其中必有緣故.(小孩哭介)。

 

故事背景是五代十國,牧馬人劉知遠(江亭瑩 飾)入贅李家為婿。後來李三娘的父親一去世,劉知遠立即遭到兄嫂的逼迫,投軍出走。從此李三娘(張孟逸 飾)因不願改嫁,受到虐待。分娩時三娘自己一人在磨房咬斷臍帶,產下兒子,但她的嫂子卻趁她昏迷,將嬰兒丟進池塘。幸虧被竇公(謝玉如 飾)暗中救起,三娘不得已之下,為孩子取名咬臍,又將玉兔信物掛在孩子身上,拜託竇公尋找在軍中的丈夫,將孩子交予丈夫照顧。  

孩子轉輾送到知遠手中,知遠一知道三娘消息便托人去探望三娘,但嫂嫂卻回說三娘已改嫁遠走,讓知遠心灰意冷。十六年後,李三娘在井臺邊,偶然發現一隻帶著箭傷的白兔,後來遇到一位前來圍獵的少年將軍劉承佑。母子相會,也不知對方身份,似有心靈感應。劉承佑十分同情,自願為她尋夫。劉知遠得知消息後十分驚訝,因為劉知遠已經娶了岳氏為妻。劉承佑無法面對這事實,劉知遠更是悲喜交並,幸好深明大義的岳氏要求丈夫以最高禮儀迎接三娘回來。

這篇故事雖然在演出中並沒有完全演完,但其戲劇張力不亞於一次演完的新編戲劇,其用詞之文雅與其用詞之內斂是現代新編戲劇所遠遠不及的。雖然感覺一切都是在冥冥中有所注定,但事實上,這部戲讓我感受到的是,當時女性的傳統忠貞,才是能讓這部戲持續推動的力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kuldof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