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對於霸王別姬的直接聯想,我想張國榮較梅蘭芳多些,「誰教你是真虞姬,怎奈我乃假霸王。」一句茫茫沉入戲台與現實間的虛無地帶,無所依歸的感情搭配涓涓而去的時代背景教人輾轉反側。儘管電影與京劇有所出入,哪怕故事在千古已成定局,依然想親眼看看黃底滾藍邊的斗篷在台上鮮活的兜轉,於是拖拉著朋友去了。

    第一次看傳統武戲,更讓我重新體悟到事情總需要經驗的積累,才能品出箇中不同之處。比起以前以年輕客群為主的新戲碼,座席間幾乎是上了年紀的老榮民,於是我們坐在國家劇院的紅色絨布座椅上,卻彷彿置身在某個時代的聚會,興奮與懷念包裹著滄桑的魂魄,在現代劇院中碰撞。

    綠色織錦緞的布簾一開,文武場樂聲振振響起,曲調古老卻使年輕的靈魂感到莫名的振奮,這才體驗到何謂好戲開鑼。同時鄰座有個老人用顫巍巍地鄉音說要給旁邊的晚輩講戲,工作人員立刻上前制止,老人噤聲後樂聲清晰乾淨,卻有種我不識得,但確實存在過的日常正在遠去。

    劇情依舊是這樣耳熟能詳的唱至終曲:楚漢久戰未果,於是韓信派李左軍詐降向項羽獻計,使項羽不顧眾將與虞姬的勸阻,率大軍攻入九里山後困於垓下。漢軍在圍兵時唱起楚歌動搖楚軍軍心,項羽心知大勢已去,意志消沉,虞姬體恤的陪伴他,更恐自己拖累項羽而拔劍自刎。項羽遂領兵突圍,終究兵敗愧於江東父老而自刎於烏江河畔。

    演員的身段和唱腔令人驚艷,其洗鍊遠遠超出預想,更讓人領悟為何口白最難。于魁智飾演的韓信,一串快板唱下來,那些睿智算計、所想所言全透過節奏準確地敲在心尖上,爽利的一收聲便使人情不自禁的鼓掌叫好。下半場從奚中路換楊赤飾項羽,本來預設的不適應卻在他的一開嗓徹底雲消霧散,太霸氣豪邁令人折服,「他就是項羽。」的念頭就這麼冒出來。

     李勝素更把虞姬唱活,嗓子拔得尖卻依舊圓潤好聽。句末的「涼」、「寒」太過淒絕,我想即使聽不懂字義,依然能把觀眾的眼淚給凍出來。項羽要酒後虞姬應和:「大王請──」盡顯傷懷,為情赴死的意志卻是如此的堅定。以往我所喜愛的腳色是滿腹智計、盡顯英氣的在上位者,但在她騙得項羽回過頭,拔劍,往頸上一抹時,我卻被這份凜然所打動。不管是京劇中的虞姬,還是電影中的程蝶衣,是甚麼樣的深情使一個人義無反顧,甘願用生命成就這段感情。而為甚麼外人看似犧牲的舉動,卻又隱隱感受到奉獻的幸福?

    「噯!烏騅馬投河啦!」猛地漁夫這麼一句使我驚詫,項羽本紀裡不是寫著項羽將烏騅馬送給亭長,難不成時間把我的記憶給抽換了?又,虞姬捨身自盡後,戲曲安排烏騅投河,僅僅只是單純的宣揚忠義嗎?

    戲末呂馬童道:「項羽已死。」劉邦道:「收兵哪!」相較項羽的聲線如此稀薄,卻可以讓戲台滅燈降帳,過往再如何慘烈皆成雲煙,終究勝者為王敗者為寇。這種收尾方式驟然將我的情緒抽空,剩下滿心茫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地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