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雋永-《牡丹亭-青春版》(期中加分報告用) 498018109 楊先詠

  首先想跟老師說聲抱歉,看影片當天我正逢兵役體檢,所以沒看到讓我考試那題寫不出來……

  牡丹亭青春版是由白先勇以推廣崑曲為目標改編,從五十五齣刪減至二十七齣。為什麼我會選這部青春版牡丹亭?其一是本學期我是第一次選進來,並沒有修習到上學期課程,而幸運碰上了課堂所授的牡丹亭一段,恰好並沒有接觸到接下來要談的「離魂」一段。再來是因為就如同青春版的理念,讓我們這些沒接觸過的年輕人有一個很好的入門管道,其表現手法是比較新穎的,比較不會讓e世代的年輕人感到反感。

  青春版的藝術總監是中國一級演員之一的張繼青,其本身也有參與過牡丹亭原劇的演出,因此由他來擔任藝術總監也讓青春版的藝術呈現手法更為穩固。然很多人會說,女主角俞玖林不如張繼青來得爐火純青,但也難免後生可畏,讓老劇本有一種清新的力量,況且以新人來詮釋青春,較有說服力,也比較能夠切實搭配具中故事的年齡。

  在這裡我想要專門針對「離魂」一段來評賞,這是全劇中最讓我深受感動的段子。離魂說白話點就是杜麗娘死之前的一段掙扎,現代戲碼來看是歹戲拖棚,可是在青春版中的手法讓人不禁為之噙淚,崑曲得一「美」字,結合文學、音樂、舞蹈、戲劇、美術各種美之極致於一身,經過數百年磨合成一種最精確、最精純、最精緻的表演藝術,抽象、寫意、抒情、詩化,是一種以簡馭繁的古典美學。因此中國也將他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首,白先勇藉由青春就是美好的目標來完成這段青春歲月。

  「集賢賓」算是杜麗娘在離魂中最為人津津樂道一段。「……人去難逢,須不是神挑鬼弄。在眉峰,心坎裡別是一般疼痛。」在看過研究資料後,才知道在北曲、南曲中,還是作引子、過曲使用,它均屬商調;商音淒厲,和秋的肅殺之氣相呼應,所以自古有「商秋」之說。商音正指那悲涼低沈的歌。因此以「集賢賓」作為這壓軸曲目是很適合的。現在杜麗娘像是月中的嫦娥,到達了一個由樂生悲,並且無法,也無處訴說的境界。痛到了無以復加的時候,其他的感覺全然消失,只問天地,問鬼神,藉由在眉峰,將所有的癡、怨、悶的力道都聚集到一個點上,因此「心坎裡別是一般疼痛」,這無可排遣之痛,豈不痛哉?而這種痛、愁,藉由舞台化的聲音表現,更能夠傳神的表達出來,配合著身形的搖曳,像風中殘燭一樣的紅顏,讓觀者彷彿都要隨杜麗娘一樣氣絕。「人到中秋不自由」「奴命不中孤月照,殘生今夜雨中休」這些絕望的詞語,貫串著離魂中每一段的心靈轉折。

  在和杜母最後的交代遺言下,杜麗娘拜別養育之恩,我看很多戲,每次有這種橋段的都讓我最感動,「囀林鶯」最後唱到:「不孝女孝順無終,當今生花開一紅,願來生把春萱再奉。」其實此段的曲調,也不亞於「集賢賓」中的淒切,尤是杜母一聲:「恨西風,一霎無端碎玉摧紅!」代替了杜麗娘的角色,對上天發出最後的抗議,而杜麗娘此時的定位,也並不適合親自唱出這段。

    離魂「尾聲」不斷重唱「但願那月落重生燈再紅」是我最喜歡的句子,是多麼的淒美又感慨,隨著曲終人腸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