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感謝這堂選修課,因為雖然我是外系生,可是對中國古典文化很有興趣,所以選了這堂課,也因此才有機會,第一次踏進劇場看崑劇,這次我看的是五月八號在台北市社教館城市舞台,由台灣崑劇團與湖南崑劇團所舉辦的《臺湘爭風》,雖然買的票不是前排,但我覺得800元票所坐的位置也挺好,由於劇場不大,這個位置剛好可以看清楚整個舞台與舞台前的樂隊伴奏,這次我看得是《經典折子戲專場》,內容包含了台灣崑劇團演出的《佳期》、《斷橋》,以及湖南崑劇團所推出的《山門》、《出塞》,我覺得雖然不是看完整的大戲,但對我這種初學者來說,這些經典的折子戲對於我的第一次看戲經驗可能較容易了解與感動。

   開場後第一部戲便是由台灣崑劇團的《佳期》,一開始還擔心不知道聽不聽得懂內容,可是開始後發現其實有字幕,讓我有點小開心,《佳期》是《西廂記》的一折,描述的是紅娘搓合崔鶯鶯與張君瑞的曲目,戲劇一開始描述男女主角的相思之情卻又驚喜嬌羞不願表明心意,所以紅娘就想方法搓合他們,後來卻又被男主角鎖在門外,紅娘又怨又恨又驚又怕,歌舞唱出十二紅,身段華麗複雜,唱法婉約情感豐富。

   第二齣是由湖南崑劇團所演出的《山門》,劇情取自水滸傳,描述魯智深因為官司而躲到五台山上成為和尚的故事,這齣戲大概這四部裡我最印象深刻的一齣,從一開場樂器的演奏便是磅礡浩大,完全不同於第一齣的溫柔婉約,試演魯智深的演員由其走路說話的方式也很清楚的感受到了魯智深放蕩不羈的浪人形象,這部戲的表演成分較大,魯智深下山遇到酒保強迫酒保買酒這段相當有趣由其是扮演酒保的演員所唱出的詞以及與魯智深的互動,經常逗得全場哈哈大笑,但這齣戲最大的亮點還是魯智深喝酒醉後回山,在山門旁看見了十八羅漢像,便開始模仿了十八羅漢的姿態,我原本以為只是單存的模仿,但扮演魯智深的演員,以金雞獨立之姿,以單腳站立各自模仿出十八羅漢的型態,配合樂器的演奏,霸氣磅礡,單腳不落地的演了近二十分鐘,動作又都是高難度,並且不只模仿形態,而是讓人感覺到了其自身的意態,隨著他一招一招的演出,全場歡聲雷動,演完謝幕之時更是全場掌聲停不下來。

   第三齣戲又換到了台灣崑劇團所帶來的《斷橋》,是白蛇傳的折子戲,描寫許仙因聽信法海和尚的話,差點害了白素真,所以青蛇帶著白蛇找許仙打算報仇,最後因為許仙與白蛇的愛情才又說服了青蛇,這齣戲演的角色態度鮮明,白蛇哀怨苦痛,許仙又悔又驚又怕,青蛇憤怒無比,三人所唱的段皆能表明其心情,彷彿我也感受到了他們跌跌撞撞不被認可的愛情,只是我覺得這戲把許仙演的很鱉三,相當怕死,但卻惹得台下哈哈大笑,或許有了這些元素才能更表明出許仙只是個凡人卻經歷了這些神怪之事,但仍能得知他與白蛇的戀情是千真萬確、刻骨銘心的。

   最後一齣《出塞》是由湖南崑劇團所演出,內容說的是西漢王昭君,因為畫工毛延壽收不到王昭君的賄絡,所以故意把他畫得很醜,因此得不到皇帝接見,後來又因國勢不振,因此西漢派出王昭君和番,此戲就是演和番路上王昭君的苦悶悲痛之心情,此戲中的另一角色王龍也因受命護送王昭君出塞固有許多對國事、君臣之不滿,所以路上只能不停安撫王昭君的心情,另一腳色是馬伕其動作華麗,不斷的翻滾奔跑,最後馬伕下腰,面朝上而拱形立於地,像是馬鞍一樣,王昭君倚在他的身上唱戲,有「唱死昭君、做死王龍、翻死馬童」之說,這部戲是四齣裡面動員最多演員,排場也最多的,音樂的配置也相當大器有如大漠的浩瀚,但卻隱含著王昭君背井離鄉的悲痛與不捨,這部戲的靈魂角色王昭君,唱的委屈萬分、哭得悲痛萬分,讓人深深的沉溺在這故事情節中,像是親身的見證了這段歷史。

   劇終後,劇場燈光轉亮,全場起立鼓掌,也讓我相當的感動,以往在我的生活中會去看的頂多就是演唱會、電影,但這次得到的感動卻是相當不一樣的,這些崑劇演員不輸給任何一個演員甚至歌手,以前聽說過每個地區的劇團所演出的風格都會有點不一樣,這次看完之後才真的感受到很明顯的舞台特色,台灣崑劇團的演出比較在意情感部分,配樂也較為婉約,唱法演法都特別在一感情這一塊,而相對的湖南崑劇團的演出比較有野台戲的感覺比較在意表演的部分,節奏較為緊湊,配樂都比較大器磅礡,身段繁複豪放,相當吸引人,總之兩個劇團的風格雖然不一樣,但卻都深深打動了我,尤其看了三個小時的戲後,在燈光亮起那一刻,我竟然有覺得可惜、意猶未竟之感覺,相信以後有相關的劇場表演,我還會再去觀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anna834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