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戲曲選的作業我所觀之劇目,為秀琴歌舞劇團在保生文化祭所帶來之黃鶴樓。故事主軸為二,一為孫策因其作為而自招殺身之厄,二為孔明獻計保荊州氣殺周瑜,兩者皆扣合在令人唏噓的命運框架上發展。
  第一段的劇情為敘述孫策燒殺許貢後,引起許家三客為主復仇,趁孫策田獵之際出手行刺,中間雖遭抵抗,但也成功用毒箭射中孫策,使其身染毒患。而後因華陀北行,無人能治,恰逢活神仙于吉出世救生又不能誠心迎其搭救,最後竟不守諾言怒斬于吉,埋下了冤鬼纏身致死的種子。而在此劇中,有三個角色在劇中表現出無比的自信,一是孫策,再者便是孔明與周瑜(這兩者放在後述)。但孫策之自信卻太過猖狂,使其自信淪為自誤,造成延誤己身性命的後果。而孫策之殞命,除了本身自誤之外,又是來自於自己內心之矛盾。內心中于吉能否救治毒患之矛盾、見到于吉受到萬名尊為「活神仙」而感到王權受到威脅的矛盾,以及將要怒斬于吉時對於信守承諾與否的矛盾,都在在種下了最後因毒患怒極攻心而亡的前因。

  而第二段中,主要劇情為周瑜為討荊州,而設宴相請劉備於黃鶴樓,臨行前孔明只安排趙子龍一人護駕隨行,並交予一只錦囊以備不時之需。而後周瑜果在討荊未果後企圖將劉趙兩人困死黃鶴樓,這時幸得錦囊中孔明預藏的周瑜都督令才得以逃生,以致最後周瑜氣死荊州城下。前述提到戲中三人之自信,周瑜其自信的結果是自負,使其在自信本身設計巧妙之餘,又遭到孔明洞燭先機預先藏令破計。而同於孫策,周瑜在此劇中也同樣存在一個矛盾點,便在於其對於命運的安排有所憤慨,恰中在那句「既生瑜,何生亮」中。在東吳,江左唯其一人,少年得志又智冠群倫,照理來說這樣的生命會是最光輝璀璨的,誰知老天偏偏又作弄於他,生了個更勝於他者,便是諸葛孔明。對於一個向來鶴立雞群者,技不如人會是何等失格,且皆是陷於同一人所為,彷彿是預先埋下了連串的陷阱,看著時間表等著周瑜一一踩中一般。對於自赤壁之戰以來孔明對於其計謀先知先覺的洞察已使周瑜生出氣憤以及深怕無以超越的驚怕,最後與孫策一般,兄弟兩人盡階怒極攻心而亡。

  此劇的劇情是扣合在前數三位角色身上進行的,而其中的一項關鍵便是孔明,其也是本劇中自信自頭至尾仍是自信者。在其三氣周瑜的連環計謀中,孔明的地位是一得利者,居高臨視周瑜步步掉進己身所安排的陷阱。在戲中孫策有自信,周瑜有自信,孔明也同樣有著自信,但卻不像前二者落為自誤與自負,其原因是因孫策者,雖自身能為不一定強過後二者,但本身所操之權最大,能為之事也最多,但卻看不清自身形勢,以致種下禍因。面對許貢,在戲中其為一淺心江湖者,面對這樣的許貢孫策仍害其性命,於是種下第一層殺劫;面對于吉,本應求助,卻又不能運用智慧趨利避害,於是痊癒無望,終是死劫。而周瑜者,敗在不知掩其鋒,安排了一樣智計後,永遠都是大笑三聲,像是怕人不知有妙計在胸一般,相較之下,孔明便神祕許多,對於詢問永遠都是一句屆時自然分曉,相較之下便知高明。
(中文四B 496010322 范修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