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B吳懿真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時也存在著中國傳統戲曲,比如說現代的流行歌曲中,有些也會夾雜著帶有京劇及崑曲的唱腔。而真正開始接觸到戲曲,是因為修了學校的戲曲選,這是一堂很有趣的課,不只老師上課的方式有趣,戲曲本身的內容更是吸引人。現在這類的傳統戲曲已經不比古代流行了,更讓我體會到傳統戲曲的珍貴。

  故事取材於宋代話本《杜麗娘慕色還魂記》,寫南宋時太守杜寶的女兒杜麗娘私自遊園,在夢中與素昧平生的書生柳夢梅幽會。醒來後一直想著柳夢梅,後來抑鬱而死。杜寶陞官離任,將杜麗娘葬於官衙花園。柳夢梅上京赴試時經過此地,在花園內拾得杜麗娘臨終前的自畫像。他觀畫思人,並且愛上了杜麗娘。之後柳夢梅挖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婦。後柳夢梅考中狀元,杜寶拒不承認兩人的婚事,最終由皇帝出面解決,全家大團圓。

   《牡丹亭》是我看過的第一部戲曲,剛開始看時,會覺得好笑又奇怪,怎麼台上角色的音調那麼高,而且拖的好長好長。然而,我想,這就是傳統戲曲吧! 這次挑了〈驚夢〉、〈拾畫〉、〈玩真〉以及最後一齣的圓駕來看,雖說不是從第一齣看到最後,但也充分的感受了牡丹亭所要表達的感情。看完之後很的是很感動,戲曲,真是有趣阿。

  〈驚夢〉這齣,是整場牡丹亭中,尤其重要的部分之一。而且〈驚夢〉這齣與後面幾齣,像是〈拾畫〉、〈玩真〉,皆有呼應。像是〈拾畫〉中「畫牆西正南側左。蒼苔滑擦」。與〈驚夢〉的「池館蒼苔一片青。」、〈玩真〉中「逗春心一點蹉跎。」與〈驚夢〉的「慎良緣,把青春拋的遠。」以及,〝畫〞對柳夢梅來說是有影無形;但對杜麗娘來說卻是有形無影,皆有相呼應。

  《牡丹亭》,是用力最深、也最能表現其文學思想和藝術才能,它是一部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震憾人心的藝術力量的傑出作品。戲曲將故事娓娓唱出,辭彙優美,角色們的身段柔美,細細品嘗之後,更覺得戲曲本身即是個珍貴的文化資產,應給予鼓勵,並且發揚、傳承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