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劇情大要:

    「要不要」是一位凡事都猶豫不決的孩子,無論是起床、洗臉、吃飯、穿衣服還是工作,他都會思考著要或不要去做,常常就浪費了一天的時間。

一天,村裡發生了大火,「要不要」在猶豫不決中,讓整個村莊化為一片灰燼。因而受到村人責難,「要不要」覺得很內疚對不起村裡的人,於是決定到鄰村找「果斷爺爺」幫忙,希望有智慧的爺爺可以教他一些方法,讓他可以不再徬徨。一路上「要不要」遇到了一些阻礙,所幸化險為夷找到了「果斷爺爺」。猜猜看爺爺教了他什麼方法?「要不要」能不能聽見心裡的聲音,做出最好的決定呢?

二、作者介紹--金禧男
   金禧男,畢業于高麗大學哲學系。在出版社擔任圖書製作工作,同時還在從事創作活動。

三、繪者介紹--尹貞珠
    尹貞珠,1971出生,在漢江大學修習繪畫,畢業于弘益大學繪畫專業。
    曾經獲得許多國家美術獎,其中包括「韓國出版藝術大獎」第二屆“新韓新人漫畫獎”銀獎。為《誰笑了?》、《青菜蟲吃了青菜蟲》等圖畫書畫過插圖。作品包括《Sowers》、《Why Did the Whale Go to the Sea》、《Little People from Cans》、《I Want to See a Big Hole in the Roof》。
她喜歡閱讀漫畫書,常常坦言自己是個拒絕長大的人。她希望每部作品都能讓自己和讀者得到樂趣,並且在那樣的樂趣中被感動。

四、書評
繪者建立出漫畫的風格,趣味的角色造型,誇張的肢體動作,透過圖畫的張力,不僅拉近孩子的閱讀距離,也使畫面充滿了童趣與想像空間。書中男孩的臉部表情,充份表現出主角人物「要」或「不要」的困惑心情。同時以幽默逗趣的筆法將趣味數學的觀念巧秒植入小讀者心中。

    作者希望利用果斷爺爺的角色教導孩子,當你猶豫不決時運用「硬幣」、「五張牌」及「骰子」不只可以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同時還可學習到「數學的樂趣」的方法,最後如果你有六個以上的選擇時才去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我覺得這樣的方法並不合宜,做選擇時應該依照自己原有的經驗、常識以及聽取別人的意見,而不是藉由硬幣、骰子這樣投機的方式來評斷事情。也許這樣的方式出現在故事裡是有趣的,但假如孩子們在看完之後真的照做了,將會出現嚴重的問題。想要引起數學趣味的巧思很棒,但可以斟酌得放在其他部分,而不是做為決定事情的評斷方式才對。

 不過最後果斷爺爺教導要不要說,要是超過六個選擇以上的話,就聽從你內心的聲音吧,因為你早就已經有了答案。這個才是故事想要傳達的中心思想,在你猶豫不決時,聽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你將會知道做甚麼是對的。作者也希望透過這個中心思想,讓孩子們去思考,平時做決定時,是聽自己的聲音多呢?還是別人的?以這個概念讓孩子們去想想做決定的重要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