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二、三,扔掉鈕扣!

  08年Focus電影《Coraline》開頭動畫總讓我忍不住開玩笑想起阿嘉莎˙克莉絲蒂那本"One, two, buckle my shoe"書名。事實上,和內容一點關係也沒有。

  童話世界裡人與非人的轉換還不用數三下,縫補鈕釦的簡單動作卻是整部書中最邪惡的一件事。尼爾˙蓋曼的《Coraline》(台灣翻譯為《第十四道門》)講述的便是一個名叫Coraline的小女孩,一扇通往異世界的門,一個比糖果屋想像更美妙奇幻的生活空間,然後做一個選擇的故事。蓋曼在談及這部作品時說這是為了五歲女兒所寫,「對大多數的小孩子來說這是一場冒險記,」他說,「但它卻會讓許多大人晚上做惡夢。」

  Coraline的寂寞是很多小孩子的寂寞。Coraline渴望陪伴,而不是父母說隨便你去玩只要不闖禍,Coraline不喜歡吃爸爸老是隨意自創出的食譜菜色,Coraline不能理解為什麼媽媽不懂自己需要的是在全校獨一無二的螢光綠手套而非無敵寬大能穿到她十幾年後的醜毛衣。她很無聊,很寂寞,這個家就像是只有她一個,雖然她的確是和父母住在一起。

  但是有一天她拿到一把鑰匙,開了一扇原本是被磚牆擋住的門,穿過長長走道,來到了另外一個長得一模一樣的「家」。

  當我們有所需要便會有所想像,格林童話《漢塞爾與葛莉特》兩兄妹走在森林裡又餓又累,一座糖果屋的出現對他們來說就像是旅人在沙漠中遇見綠洲的心情,渴求著並希冀著的事物忽然間奇蹟般的出現。比之糖果屋實際能塞飽小孩子的肚皮,Coraline遇到的卻是更為甜蜜的陷阱:這個新的「家」能夠彌補她原先的寂寞空虛。另一個爸爸和另一個媽媽會弄好吃的食物給她,有日夜不會停歇的戲劇表演,老鼠們還會疊羅漢和唱歌,房間裡的所有玩具都會動,是活的!這樣一個美麗的,幸福的,充滿了趣味的世界。Coraline只要做一件很小很小的事,然後就能永遠永遠留下來--桌上放著一捲黑棉線,一根長長的銀針,還有兩顆大大的鈕扣。不懂嗎?看看除了Coraline以外的人臉上就知道了:這個世界的所有人不是各色眼睛,而是又黑又亮的鈕扣(電影裡另一個媽媽還很貼心的補充說想換哪種顏色都行)。

  Coraline是個聰明的小孩,雖然寂寞,但她還是警覺到這個交易背後或許不如想像的能得到幸福。可能有讀者以為這個表面上看起來就很有問題的交易怎麼會有小孩子上當?Coraline的警覺是應該的。實際上在Coraline之前有三個小孩接受了鈕扣,如今被以幽靈的姿態囚禁著。或許是Coraline在現實的處境還不至於太過絕望到想逃避,所以她能保有理智拒絕。可那樣一個合乎自己所求的世界,只要現實再殘酷點,小孩子的選擇會是什麼?對他們來說會不會縫上鈕扣也比待在原本的世界好?他們還沒辦法想太遠,他們只感受到現在的痛苦,尚未能考慮到未來是否後悔這件事。可有時候一但選擇了要回頭卻很難。其中一個孩子的幽靈曾對Coraline說:「你還活著,生氣十足,這一點足堪欣慰。」因為對他們而言已經是太晚了。

  蓋曼為何會說「對大多數的小孩子來說這是一場冒險記,但它卻會讓許多大人晚上做惡夢。」?因為小孩子看見的是認同感,他們或許也曾感受到一樣的被忽視和不被尊重;他們看見Coraline的勇氣,「如果心裡很害怕,卻還是不顧一切,努力去做,那就是真的勇敢。」,戰勝邪惡並且有所成長。而大人看見的是他們如何不知不覺造就了讓孩子選擇另外一個世界的環境,而孩子會不會有一天就獨自做出了錯誤選擇。

  ──童話故事都是千真萬確的:不是因為它們告訴我們惡龍真的存在,而是因為它們告訴我們,惡龍是可以打敗的。

  扉頁這段話不只是對孩子而言,我想對大人而言這種「惡龍」(危機)亦是要去打敗的。

附註:
誠摯推薦Focuse改編電影《Coraline》。
音樂精巧,內容由其呈現了書中所能想像最極致幻想的瑰麗畫面。
(醬料小火車萬歲!)

第十四道門(Coraline)
尼爾˙蓋曼(Neil Gaiman)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CHOICE 129
出版日期:2006年7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